Token ,Cookie 和 Session 的区别

  1. Cookie
  2. Session
  3. Token
  4. 传统身份验证
  5. 基于 Token 的身份验证

cookie 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东西,指的就是浏览器里面能永久存储的一种数据,仅仅是浏览器实现的一种数据存储功能。

cookie 由服务器生成,发送给浏览器,浏览器把 cookie 以 kv 形式保存到某个目录下的文本文件内,下一次请求同一网站时会把该 cookie 发送给服务器。由于 cookie 是存在客户端上的,所以浏览器加入了一些限制确保 cookie 不会被恶意使用,同时不会占据太多磁盘空间,所以每个域的 cookie 数量是有限的。

cookie 相当于服务器给浏览器的一个临时的编号,这个编号与身份绑定,服务器通过编号再去确定你的身份。

Session

session 从字面上讲,就是会话。这个就类似于你和一个人交谈,你怎么知道当前和你交谈的是张三而不是李四呢?对方肯定有某种特征(长相等)表明他就是张三。

session 也是类似的道理,服务器要知道当前发请求给自己的是谁。为了做这种区分,服务器就要给每个客户端分配不同的“身份标识”,然后客户端每次向服务器发请求的时候,都带上这个“身份标识”,服务器就知道这个请求来自于谁了。至于客户端怎么保存这个“身份标识”,可以有很多种方式,对于浏览器客户端,大家都默认采用 cookie 的方式。

服务器使用 session 把用户的信息临时保存在了服务器上,用户离开网站后 session 会被销毁。这种用户信息存储方式相对 cookie 来说更安全,可是 session 有一个缺陷:如果 web 服务器做了负载均衡,那么下一个操作请求到了另一台服务器的时候 session 会丢失。

Token

Token 的引入:Token 是在客户端频繁向服务端请求数据,服务端频繁的去数据库查询用户名和密码并进行对比,判断用户名和密码正确与否,并作出相应提示,在这样的背景下,Token 便应运而生。

Token 的定义:Token 是服务端生成的一串字符串,以作客户端进行请求的一个令牌,当第一次登录后,服务器生成一个 Token 便将此 Token 返回给客户端,以后客户端只需带上这个 Token 前来请求数据即可,无需再次带上用户名和密码。最简单的 token 组成:uid(用户唯一的身份标识)、time(当前时间的时间戳)、sign(签名,由 token 的前几位 + 盐以哈希算法压缩成一定长的十六进制字符串,可以防止恶意第三方拼接 token 请求服务器)。

使用 Token 的目的:Token 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服务器的压力,减少频繁的查询数据库,使服务器更加健壮。

Token,直接就相当于一个身份证,给 Token 就能确定你的身份。

传统身份验证

HTTP 是一种没有状态的协议,也就是它并不知道是谁是访问应用。这里我们把用户看成是客户端,客户端使用用户名还有密码通过了身份验证,不过下回这个客户端再发送请求时候,还得再验证一下。

解决的方法就是,当用户请求登录的时候,如果没有问题,我们在服务端生成一条记录,这个记录里可以说明一下登录的用户是谁,然后把这条记录的 ID 号发送给客户端,客户端收到以后把这个 ID 号存储在 Cookie 里,下次这个用户再向服务端发送请求的时候,可以带着这个 Cookie ,这样服务端会验证一个这个 Cookie 里的信息,看看能不能在服务端这里找到对应的记录,如果可以,说明用户已经通过了身份验证,就把用户请求的数据返回给客户端。

上面说的就是 Session,我们需要在服务端存储为登录的用户生成的 Session ,这些 Session 可能会存储在内存,磁盘,或者数据库里。我们可能需要在服务端定期的去清理过期的 Session 。

基于 Token 的身份验证

使用基于 Token 的身份验证方法,在服务端不需要存储用户的登录记录。大概的流程是这样的:

  • 客户端使用用户名跟密码请求登录
  • 服务端收到请求,去验证用户名与密码
  • 验证成功后,服务端会签发一个 Token,再把这个 Token 发送给客户端
  • 客户端收到 Token 以后可以把它存储起来,比如放在 Cookie 里或者 Local Storage 里
  • 客户端每次向服务端请求资源的时候需要带着服务端签发的 Token
  • 服务端收到请求,然后去验证客户端请求里面带着的 Token,如果验证成功,就向客户端返回请求的数据

APP 登录的时候发送加密的用户名和密码到服务器,服务器验证用户名和密码,如果成功,以某种方式比如随机生成 32 位的字符串作为 token,存储到服务器中,并返回 token 到 APP,以后 APP 请求时,凡是需要验证的地方都要带上该 token,然后服务器端验证 token,成功返回所需要的结果,失败返回错误信息,让他重新登录。其中服务器上 token 设置一个有效期,每次 APP 请求的时候都验证 token 和有效期。

那么我的问题来了: 1. 服务器上的 token 存储到数据库中,每次查询会不会很费时。如果不存储到数据库,应该存储到哪里呢。 2. 客户端得到的 token 肯定要加密存储的,发送 token 的时候再解密。存储到数据库还是配置文件呢?

token 是个易失数据,丢了无非让用户重新登录一下,新浪微博动不动就让我重新登录,反正这事儿我是无所谓啦。
所以如果你觉得普通的数据库表撑不住了,可以放到 MSSQL/MySQL 的内存表里(不过据说 mysql 的内存表性能提升有限),可以放到 Memcache 里(讲真,这个是挺常见的策略),可以放到 redis 里(我做过这样的实现),甚至可以放到 OpenResty 的变量字典里(只要你有信心不爆内存)。

token 是个凭条,不过它比门票温柔多了,门票丢了重新花钱买,token 丢了重新操作下认证一个就可以了,因此 token 丢失的代价是可以忍受的——前提是你别丢太频繁,要是让用户隔三差五就认证一次那就损失用户体验了。

基于这个出发点,如果你认为用数据库来保持 token 查询时间太长,会成为你系统的瓶颈或者隐患,可以放在内存当中。
比如 memcached、redis,KV 方式很适合你对 token 查询的需求。
这个不会太占内存,比如你的 token 是 32 位字符串,要是你的用户量在百万级或者千万级,那才多少内存。
要是数据量真的大到单机内存扛不住,或者觉得一宕机全丢风险大,只要这个 token 生成是足够均匀的,高低位切一下分到不同机器上就行,内存绝对不会是问题。

客户端方面这个除非你有一个非常安全的办法,比如操作系统提供的隐私数据存储,那 token 肯定会存在泄露的问题。比如我拿到你的手机,把你的 token 拷出来,在过期之前就都可以以你的身份在别的地方登录。
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简单办法
1、在存储的时候把 token 进行对称加密存储,用时解开。
2、将请求 URL、时间戳、token 三者进行合并加盐签名,服务端校验有效性。
这两种办法的出发点都是:窃取你存储的数据较为容易,而反汇编你的程序 hack 你的加密解密和签名算法是比较难的。然而其实说难也不难,所以终究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做法。话说加密存储一个你要是被人扒开客户端看也不会被喷明文存储……
方法 1 它拿到存储的密文解不开、方法 2 它不知道你的签名算法和盐,两者可以结合食用。
但是如果 token 被人拷走,他自然也能植入到自己的手机里面,那到时候他的手机也可以以你的身份来用着,这你就瞎了。
于是可以提供一个让用户可以主动 expire 一个过去的 token 类似的机制,在被盗的时候能远程止损。

在网络层面上 token 明文传输的话会非常的危险,所以建议一定要使用 HTTPS,并且把 token 放在 post body 里。

补充:

cookie 与 session 的区别

1、cookie 数据存放在客户端上,session 数据放在服务器上。

2、cookie 不是很安全,别人可以分析存放在本地的 COOKIE 并进行 COOKIE 欺骗
考虑到安全应当使用 session。

3、session 会在一定时间内保存在服务器上。当访问增多,会比较占用你服务器的性能
考虑到减轻服务器性能方面,应当使用 COOKIE。

4、单个 cookie 保存的数据不能超过 4K,很多浏览器都限制一个站点最多保存 20 个 cookie。

5、所以个人建议:
将登陆信息等重要信息存放为 SESSION
其他信息如果需要保留,可以放在 COOKIE 中

session 与 token 的区别

  session 和 oauth token 并不矛盾,作为身份认证 token 安全性比 session 好,因为每个请求都有签名还能防止监听以及重放攻击,而 session 就必须靠链路层来保障通讯安全了。如上所说,如果你需要实现有状态的会话,仍然可以增加 session 来在服务器端保存一些状态

  App 通常用 restful api 跟 server 打交道。Rest 是 stateless 的,也就是 app 不需要像 browser 那样用 cookie 来保存 session, 因此用 session token 来标示自己就够了,session/state 由 api server 的逻辑处理。 如果你的后端不是 stateless 的 rest api, 那么你可能需要在 app 里保存 session. 可以在 app 里嵌入 webkit, 用一个隐藏的 browser 来管理 cookie session.

  Session 是一种 HTTP 存储机制,目的是为无状态的 HTTP 提供的持久机制。所谓 Session 认证只是简单的把 User 信息存储到 Session 里,因为 SID 的不可预测性,暂且认为是安全的。这是一种认证手段。 而 Token ,如果指的是 OAuth Token 或类似的机制的话,提供的是 认证 和 授权 ,认证是针对用户,授权是针对 App 。其目的是让 某 App 有权利访问 某用户 的信息。这里的 Token 是唯一的。不可以转移到其它 App 上,也不可以转到其它 用户 上。 转过来说 Session 。Session 只提供一种简单的认证,即有此 SID,即认为有此 User 的全部权利。是需要严格保密的,这个数据应该只保存在站方,不应该共享给其它网站或者第三方 App。 所以简单来说,如果你的用户数据可能需要和第三方共享,或者允许第三方调用 API 接口,用 Token 。如果永远只是自己的网站,自己的 App,用什么就无所谓了。

打破误解:

“只要关闭浏览器 ,session 就消失了?”

不对。对 session 来说,除非程序通知服务器删除一个 session,否则服务器会一直保留,程序一般都是在用户做 log off 的时候发个指令去删除 session。

然而浏览器从来不会主动在关闭之前通知服务器它将要关闭,因此服务器根本不会有机会知道浏览器已经关闭,之所以会有这种错觉,是大部分 session 机制都使用会话 cookie 来保存 session id,而关闭浏览器后这个 session id 就消失了,再次连接服务器时也就无法找到原来的 session。如果服务器设置的 cookie 被保存在硬盘上,或者使用某种手段改写浏览器发出的 HTTP 请求头,把原来的 session id 发送给服务器,则再次打开浏览器仍然能够打开原来的 session.

恰恰是由于关闭浏览器不会导致 session 被删除,迫使服务器为 session 设置了一个失效时间,当距离客户端上一次使用 session 的时间超过这个失效时间时,服务器就可以以为客户端已经停止了活动,才会把 session 删除以节省存储空间。

本文转自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JamesWang1993/articles/8593494.html


欢迎各位看官及技术大佬前来交流指导呀,可以邮件至 jqiange@yeah.net